三元风水 正一道法

杨公真身墓(将军大座)祖师上座形

发表时间:2025/5/16   发稿作者:周钊正  阅读:54

杨公真身墓(将军大座)祖师上座形


杨公墓在杨公古庙背后,形似座椅形,喝形将军大座,又名祖师上座。墓后靠山是一支大旗,背后方有旗有鼓,千军万马跟随,是一个荫生将军元帅的宝地,杨公子孙出了杨家将,可惜旗是顺水败旗,将抗金七子去六子回,七子上战场只有杨六郎回,杨继业与六个儿子战死沙场。

杨筠松家谱记录了杨公的后代,有家谱对照才真实靠谱。

杨公墓经请示杨公仙师与天眼查看,确认是杨公真身墓。

重修立乾山否卦,入首龙兑卦,放水艮卦,水口巽卦。

碑记: 在白湾人民心中流传着大唐国师杨筠松圆寂黄公坪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2023年十月十七月重修立碑,从原地面挖下至05米就发现大量杯子遣留祭品器具,再往下挖至05米以上再发现大量杯和祭品器具,并发现用老旧青砖砌起坟墓,完全延实该处是历文悠久的坟墓。
解放前(公元1949年前)墓后原有一棵参天榕树,后被人砍去用作烧砖瓦,该窖砖瓦怎样烧也无法成正品,历代树民在黄公坪内的石灰窖烧石灰,如不首先祭祀杨公墓,都无法将石烧成石灰,这是一个惠实的传奇。

杨公墓前有一个圆形山包,在天上看就如一个圆形罗盘,定形为罗盘山,如杨公仙师手拿罗盘,杨公葬入祖师上座形风水宝地成为一代风水祖师。


碑记:杨公庙是唐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始建于唐朝年间,为纪念堪舆家杨筠松,设庙以崇祭祀。杨公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甲寅年四月初八日戌时。十七岁登科入朝,官任金紫光大夫,职管琼林御库。四十五岁(875年),黄巢兵乱,侵占京城,杨公见势不妙,出于无奈,削发为僧,隐居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遂携御库秘籍,弃职云游天下,寄情于山水之间。于虔州遇曾文辿、廖伯禹、刘江东等,他们尊拜杨公为师。朝夕跟随,观览山水,寻龙觅脉,南下广东,探地脉之走向,得知地脉一分支由连州大东山至阳山大雾山起高祖,逶迤起伏,经狮子山、大木山、鹤子山到至公顶,三听顶、三官顶、重关顶、饭盖顶、一路曲折牵连,直往黄羌坪,现蛇形穿山而过,石山吐泥岭,直至庙址。再看庙下有矮小蛤形小泥墩-—大树墩。再看对面禾仓湾右侧有蛇形山脉来形成“两蛇抢蛤形”之地。杨公神迷情钟,留恋观赏,觉得正是风水宝地。

杨公在这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左右龙盘虎踞的风水宝地而止步。此时有牧童数人,在此玩乐,拾石砌屋仔,杨公问哪牧童做什么?牧童随口而答曰:“造庙”,杨公即时在此埋下三枚铜钱说:“若你能一次把三枚铜钱穿起,就可在此建庙。”那牧童果然从心所欲,用竹枝棒一穿就把三个铜钱穿了起来,杨公即时答应牧童在此建庙,牧童把建庙的消息传开,四邻民众一呼百应,资金立集,建成一座雄伟壮丽的杨公庙。



广东清远市清新区白湾镇官衙村有一座杨公古庙,远望如一张泰山坐椅,椅上坐着一位慈祥的仙翁。杨公古庙始建于宋代,自宋代立庙以来,一直香火不断,历代官府与民间一直推崇备至,屡毁屡修。从庙前竖立的重修碑可知,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在清朝光绪年间的1883年。

杨公庙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被拆毁,1996年集资重建,立巽山泰卦,有诗文为记:雄山文庙乘巽风,犀牛饮水在乾中,牧童嬉戏成古迹,世人崇敬生杨公。

身为唐朝国师的杨筠松,为什么会来到清远白湾寻龙点穴?他与白湾有何渊源? 在唐朝晚期,朝政日益腐败,沉重的苛捐杂税弄得民不聊生,农民领袖黄巢揭竿而起,四方响应。从者如云,义旗指处,所向披靡。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黄巢起义大军占领潼关,攻克长安。杨筠松当时任紫光官禄大夫,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掌管国家的经书秘本。目睹朝廷的腐败,早就心存去意。适逢黄巢造反,早已淡泊名利、不恋权位的杨公趁机弃官而去,远离长安,遁入昆仑山,研究地理经文,一天夜里梦见九天玄女来神授他地理阴阳法,得法后为了验证地理堪與术的真假,从昆仑山自西北往东南走赶龙,沿着南干龙日行百里,走到了现时广东清远境内定居下来,在连州、阳山、清远一住十八载,走遍百粤之地,把地理龙穴写成题记,后人整理成《杨公记》一书。


在广东期间,杨公为了实验地理堪舆术,为平民百姓造葬,实践其以风水学术“济世救贫”的理念。

杨公来白湾“寻龙点穴”时,见白湾盆地四周地形奇妙,峰峦叠嶂,满床牙笏,行至旗山脚下巡视,只见左右龙蟠虎踞,前有龟星,后接蛇气,两水合襟,生成龟蛇相会之象。笏是封建社会官员面圣时所持象牙或竹木片制作的板子,用来记事。“满床牙笏”指地位煊赫,家中权贵极多,上朝所持板子叠放满满一床。


杨公研究清远地区山水形峦,白湾一带星峰林立,九星形体应有尽有,验证总结出流星点穴法,在清远地区(连州阳山英德佛冈等地)写成了《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奧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一系列的地理经典著作。因此清远是杨公风水的发源地,(只是哪时还没有现在清远市,属于广州与韶关管)杨公在清远有几百个留题地,作品也几十个,留题地还有三成未有主。

传说他后来隐居于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大石下村,为人卜地造福百姓,收徒授业,一生以其造葬风水造福人群无数。唐哀帝天祐三年岁次丙寅(公元906年)九月十四日,杨筠松仙逝于于都县梅江韩信峡,埋身于今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河边村八仙下棋又名犀牛下海太极穴,享年73岁。另说杨公是活到165岁,葬于江西杨公霸对面的群仙射箭穴。


杨公仙逝后,他的弟子前赴后继进入广东研究地理风水,重走杨公足迹,其中有名的是曾家女婿赖布衣,宋朝国师,内传有《广东龙穴万山图》,几百个留图地,还有一半没有福主。曾文迪与曾文辿也曾到过清远研究风水,内传有《广东地理钳记》。因内传杨曾赖在广东的留题地作品很多,曾子南也跟随他爷爷到广东实习,陈济棠的祖父坟就是曾子南爷爷造葬的。





新版教学软件服务经验法师三元奇门

开班些子神卦预测法术神龙能量法教

粤公网安备44180202000636号 粤ICP备16001555号
周老师:13825162800(微信) 咨询QQ:138908181

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主页 微信 新版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