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风水地理研究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炎帝陵龙局强大,玄字龙结穴,回龙顾祖之象,逆水上堂,左山右水,背靠外水口,是特殊的龙局龙穴。能量64000分。
酃峰一般指神农峰。 神农峰,原名酃峰,又名斗笠峰,海拔约2115.2米,湖南省最高峰,曾是炎帝采药处。
炎帝陵入首龙癸龙屯卦,落脉艮山明夷卦,碑坐壬山剥卦350度,午门壬山比卦,逆水上堂夬卦,去水坎卦,外水口剥卦。峰有树遮挡,庚峰涣卦,丙峰夬卦,合神仙传的玄空大卦法。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其父是上古时代少典部落的首领,其母为有峤氏之女,名女登,少典正妃。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公元前3275年(距今约5300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四十八岁成为部落首领,在位一百二十年,开创了被称为“大同”世界的神农时代。炎帝神农氏姓姜,名字叫姜石年。
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向东发展到中原大地,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湿润,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部落开始定居,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传说生于陕西宝鸡姜水,怎么会葬在相隔万里湖南株州市?
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二万五千里长征要花两年时间,从陕西宝鸡市徒步到南省株洲市也要两个多月,吃穿用度怎么解决?又说炎帝生于湖北随州市。
5000年以前的上古时期,有一支姓姜的部落生活在这里的姜水一带。部落首领--直至今天,在世界上好多的地方,中东、非洲、南美洲的雨林里,都还有不少这样的大人物,唤作“酋长”--叫神农,身号炎帝。
天分星宿,地列山川。仰观牛斗,俯察冈阜。在天成象,是为天经。在地成形,是为地理。
炎帝陵地理环境绝妙。卫星图显示,炎帝陵周边是平冈之地,四面环山,南北有门,南来斜洣水,中央朝入,环抱有情,与河漠水汇合后,流向西北。炎帝陵地理形势暗合紫微垣地形之图。诗云:“紫微垣外前后门,华盖三台前后卫,中有过水名御沟,抱城屈曲中间流。”又云:“紫微西藩星有七,东藩八星出华盖,抗星在后门,天床前面陈,中央一水直朝入,抱城九回屈。万山簇拥尽朝迎,拱极不虚称。”
清同治12年(1873)《酃县志》记载:云秋拱峙,洣水环流,结构周严,气象开朗。形家谓其脉络发于粤东之南华,延袤盖千里云。
审砂辩脉,炎帝陵(墓)作龙虎带笏印。有龙无虎,外山凑合,洣水倒右,是为吉地。炎帝陵(墓)不绝史书,方位、祭典显于典籍,唯地理消息不着痕迹,应大象无形也!
神农大殿前方
炎帝陵前方的山叫万阳山,又称黄杨山、化里山,远远望去层峦叠嶂,云蒸霞蔚,仿佛有人在翩翩起舞。相传,炎帝神农氏逝世后,最初卜选的葬地是资兴汤市,但灵柩逆流而上,来到鹿原陂时,洣水金龙发笑,施展法术将灵柩推上了炎帝陵。当时,前面送葬的队伍已经走到了万阳山,并不知道这边发生的情况,依然一边跳舞,一边朝炎帝陵方向张望,天长日久,就化作了石人。人们称之为“万阳朝圣”。
炎帝陵前的河流叫洣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万阳山,沿河风景优美,素有小漓江之称。洣水流到炎帝陵前,蜿蜒回环,顾盼有情,像一位多情的少女,久久不愿离去。从空中俯瞰,洣水在炎帝陵旁画出了一个双“S”形的太极阴阳鱼图形,素称“洣水太极”。
炎帝陵“汉载有陵,唐有奉祀,宋建陵庙,清定形制”,香火延绵数千年。“汉载有陵”:关于炎帝陵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初年。地方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建茶陵县,山谷生茶茗是谓‘茶’,邑有圣陵是谓‘陵’。”“西汉末年,战乱连绵。邑人担心陵墓遭掘,遂将墓冢堆土推平。”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重八卦之数,究八八之体,为六十四卦。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南宋·王象之撰《與地记胜》:“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注: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朝庭析茶陵县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即今炎陵县。
唐有奉祀:天子遣官祭祀炎帝陵可以追溯到唐朝。地方志记载:“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间),唐太宗遣祀官祭祀炎帝陵。”
宋建陵庙:地方志记载:“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梦感炎帝,在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始建炎帝庙。并置5户守陵,禁止在陵山樵牧。〈注:宋建炎帝庙即今炎帝陵殿所在。>
清定形制:康熙初年,邑人罗士彝撰《炎陵述古》,康熙十六年县教谕彭之昙编修《炎陵初志》,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游学王开璋编纂《炎陵志》八卷,从而使炎帝陵的建筑风格和祭祀仪式得以保留传承下来,形成定制。
神农大殿
白鹭守陵是炎帝陵奇异的景观。
白鹭为何为炎帝守陵?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炎帝老祖宗逝世后,不但人间处处哀痛,飞禽走兽也为之悲伤。飞禽王国感恩炎帝老祖宗制耒耜播五谷,减少了对鸟兽的射猎,特派白鹤和大雁前来吊唁。白鹤和大雁受命后,身披孝服,口唱悼词,日夜兼程地飞来。可是,路途遥远,它们飞啊飞啊,飞了好久才到鹿原陂,而这时炎帝老祖宗的灵柩已经下葬了。因为没有赶上葬礼,它们心中更加难过,就天天在炎帝陵前哀哭。哭啊哭啊,它们把声音都哭哑了,身体也哭瘦了,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玉皇大帝被它们的虔诚感动了,颁下谕旨,赐封它们为天使,世世代代为炎帝老祖宗守陵。
问:炎帝神农氏先于黄帝轩辕氏526年出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1.我国民俗通用的农历元年以黄帝继位的年份为起始,故农历又被称为老黄历。
2.公历纪年以耶稣诞辰年为元年。
3.黄帝继位于公元前2697年,距今4715年(《中国通史》认可观点)。
4.黄帝152岁;在位100年,故黄帝出生距今4767年(4715年+52年)。
5.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易》称疱栖氏没,神农氏作……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
《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由此可推算炎帝继位时间距今5245年(4715年+530年)。
6,炎帝168岁,在位120年,可知其即位时为48岁,据此可推算其出生时距今5293年(5245年+48年),即公元前3275年(5293年-2018年)。
7,炎帝比黄帝出生早526年(5293年一4767年)。